專業(yè)翻譯公司介紹說:翻譯對文化的重塑和構建有很大的作用,現(xiàn)如今全球化語境之下,我們應該如何發(fā)揚本土文化的同時還能應對全球文化帶來的沖擊呢?現(xiàn)在如果想要適應多元文化的發(fā)展趨勢的話,還是要與全球文化和本土文化的對接做好。
近些年全球化深入日常生活,經(jīng)濟、金融、文化等各方面都趨向全球化和國際化,這個趨勢對翻譯行業(yè)及翻譯研究造成沖擊。翻譯的全球化高于本土化,翻譯的重心從文本轉(zhuǎn)到產(chǎn)品。全球化是當前翻譯研究的重要部分,全球化對翻譯產(chǎn)生新的認識,全球化認識到本土化的重要性。本土化概念日益深入,比如應該采取何種策略翻譯中國特色詞匯,外國媒體對中國特色詞匯多進行異化翻譯,而中國媒體對中國特色詞匯一般采用歸化翻譯。不同的翻譯策略有不同的翻譯目的、不同的意識形態(tài)、不同的文化。
翻譯的內(nèi)容不僅是語言符號本身,更有語言符號承載的文化。本土民族文化的差異形成源語言和目的語言表達方式的不同,這給語言的翻譯帶來障礙和困難。在西方早提到的翻譯爭論問題是“直譯與意譯”,到20世紀末,提到“歸化與異化”概念。歸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的態(tài)度,使外語文本符合譯人語的文化價值觀,將原作者帶入譯人語文化,異化法是對文化價值觀的一種民族偏離,接受外語文本的語言及文化差異,將讀者帶入外國情景。我國東漢時期佛經(jīng)翻譯中的“文”、“質(zhì) ”之爭可以算上是歸化與異化之爭的開端,歸化派認為譯文的“中國味兒”要濃一點,這樣更適合中國讀者的口味與心理習慣,異化派認為應該保留原文的文化特色。
所以上海翻譯中心就說,不管是怎么樣的發(fā)展,文學和文化領域的,都是一個爭論的話題,可是這都對翻譯有很重要的積極意義。